“北大高材僧”明海法师寄语大学生:这五个天平 要掌握好轻重!
按:本文作者明海法师,现任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赵州柏林禅寺方丈,他通过大学生活的五个天平的精彩讲座,使进入大学的学子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
我讲的题目是叫“大学生活的五个天平”,这个题目应该说也与我个人的经历还是有关系的,就是我曾经也是大学生,后来做过老师,然后就是做和尚到现在,所以我概括了大学生活的五个天平。
天平你们知道了,天平是一个秤,哪一个重?哪一个轻,轻重缓急。
那么,我们大家经过小学,中学,特别是经过高考的鏖战,到了大学以后很多的人包括当年我也是一样,多少都会有些迷茫。
就是没有到大学以前还不迷茫,为什么不迷茫呢?因为有目标,考试。就跟我们走路一样,那边有一个目标,有一个山头,我们就冲那个山头过去。
等到爬到那个山头以后,往哪儿走,没有想过,所以有一段迷茫的时候。再加上远离父母,远离家乡。那么,到大学刚开始都有一段适应,有一段适应期。
在这段适应期里面,你会感觉到有些茫然,学习方面会茫然,因为自由支配的时间比中学要多。还有在情感上,因为周围都是陌生人,所以一时三刻还难以融入,怎么跟你同学,跟你校园的人能够互相地融入,找到一种家园感,归宿感。
可以这样说,还有就是更重要的是因为你上了大学要就业,上大学相当于意味着说你是一个成年人了。按照我们的岁数也是这样,十八岁法律上就成年了,可以是公民了。
过去,人到了十八岁男子要举行冠礼,相当于成人礼。既然是成年人你就会想到说以后我要做什么呢?我想做什么,我想从事什么事业,我想通过什么样的工作来体现我的价值呢?
首先是谋取生存的物质基础,然后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想做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工作,以及做什么样的人,一下就成了可能是要想的问题。
在中学的时候总觉得是个小孩子,父母和老师也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到了大学则不然,是大人了,所以也是茫然。
那么这一段适应期过去以后,可能因人而异,有的人没有这种适应期,有的人有,有的人长,有的人短,有的人早熟,在中学就已经就很成熟了,到了大学,继续前进,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有的。
有一些困惑经过适应期以后,会自己明白,那么,也会有一些困惑贯穿在大学生活的从头到尾,从始至终。
所以我想我今天跟你们分享的大学生活的五个天平,就是一个是根据我个人的大学生活,过去,将近二十年以前,我八七年上大学,二十年以前的大学生活,再根据我们佛法的智慧,我认为在大学里面处理五个问题,这五个问题比较重要,是一个天平,你要有一个选择,天平就是哪一个重,哪一个轻,你要有一个抉择。
我的五个天平是这样的,学业比恋爱重要,未来比现在重要,别人比自己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走路比找路重要。
下面我就分开来一个一个跟大家分享我的这五个天平的轻重。
第一个,学业比恋爱重要
现在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它有一个历史背景,中国经济在腾飞,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开放,逐渐的开放,人生观价值观也多元化,相对于以前来说整个社会更重视人的个性,注重人性的基本的需求,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思想价值观的变化更大,也表现在文学艺术上,表现在文学作品。文革以后的文学作品你看有伤痕文学,那么后来有各种各样的,寻根的,也有描写那些市井的生活,迷茫的一群,一代,那种痞子文学,所以说这个是整个社会多元化的一种趋势。
可能社会的多元化,比较以前来说应该是一个进步,但是在这种多元化下,有些东西就极端了,走向了极端。这个恐怕也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
那么,以这个男女的情爱来说,好像我觉得现在就有一些矫枉过正,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人们的思考,这个东西大家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会更好。
在社会多元化,思想更加开放,人们的生活空间自由的情况下,每一个人要更多的对自己负责任,也就是说我们的责任,要通过自己来负。
以前可能很多责任是社会来负责任:家长,老师,领导,还有党,组织上。那么现在,你要对你自己负责任。
你要按照这个社会所说的可能就给骗了,你就会蒙了,你自己会亏了。十八岁以上了,它从法律上就是说因为你们是成年人,所以说有这种自由,那么有这种自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也要为你这种选择负责任。
所以我相信不会有一个结婚的大学生他的学业会多么出色。为什么?因为结婚这个事,他的精力和时间就给他占了很多了,他的学业想好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这里我想要讲的就是说在大学里面把学业弄好比谈恋爱要重要,我说的是要重要,我并没有绝对反对你们谈,有个轻重的问题。
大学生谈恋爱,有很多幻觉,这种幻觉,它来自于自己还没有太清楚的一些情绪在后面支配自己,比如说前面我说的刚到大学,人生地疏,这个迷茫,孤独,寂寞,这是一种。
所以在这种可能是刚到大学的这种寂寞和孤独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你很想找一种情感上的依赖,那么这个东西是短暂的,这是一种。
还有一种,是一种青春期的萌动,一种好奇,这个也是短暂的。因为男女在一起,如果你是为了以后在一起生活的话它是有责任的,所以说首先是责任,在恋爱的关系里面,那么大学生,往往对这种责任的一面,就看到得比较少,对他那些好奇吸引你的那一面就看到得比较多,所以在这种盲动之中影响学业是肯定的,影响你的学业和未来的前途是肯定的。
如果做一个调查的话在大学里搞对象的未来能够稳定的在一起生活一辈子的这个比例肯定是非常少,有人做过这项调查,肯定是非常少,为什么?它有规律,它是因为你在一个不成熟的年龄做出的选择,往往就是偏于不成熟。
还有我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社会的人就是有责任。另外人和人在一起生活它要有条件,包括你的经济地位,你的其他的。
这些东西也是大学生在年轻的时候不太容易看到的,也不愿意看到的,甚至觉得这些东西亵渎了什么,实际上这个未必就是亵渎,就是说有那些东西不一定亵渎。
因为人,他有大脑,但是他还有身躯,还有肚皮,还要吃饭穿衣,还要住房等等,所以人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的。
我想在大学里面这个我觉得是第一个,学业比谈恋爱要重要。即使你要谈恋爱刚才我也讲了你要控制,你要有刹车,有方向盘,要用智慧来指导,来掌握,可能就是会好一点。
实际上人类的学习是有它的规律的,这一点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听过一句话,我师父跟我讲,后来我不相信,现在因为我过了三十岁了,我相信了。
我师父讲,他说人到三十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就定了,这一辈子就很难再突破三十岁。
我那个时候不太相信,我觉得不会,我一定要与众不同,实际上年轻人都是这个样子,都觉得自己就是比别人强,过了三十岁以后我发现是这样的。
你会发现你在记一些什么新东西,你言谈之间或者写文章做学问,你言谈下手之间你引用的这些东西你三十岁以后背的很少,多半会是在初中高中背的,特别是在初中背的,初中背的东西最容易引用,随口就来,大学背的就已经是很少了。
这时讲知识,还有思维方式,你的那种逻辑方式,思维方式也是基本上三十岁以后,你很难发生大的突破,根本的变革很难,不是说不可以,不可能有,那当然是比较杰出的人,人里面比较杰出的分子。
如果你在大学的这个阶段没有把这段时间充分利用的话就是一个很大的资源浪费。
第二个,未来比现在重要
你们可能也都听说过,佛法讲把握当下,所谓当下直觉的理解就是现在,但是当下并不等于现在,从佛法来说,当下是正在进行的每一念。
但这里讲的未来比现在重要是指什么呢?就是佛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圣贤跟凡人的差异在哪里。
凡人可能更多的只是想到眼前利益,眼前的满足,比较少的想到未来的后果,长远的后果。
那么所以这里讲的未来比现在重要就是我们要想到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在未来是要负责任的,这就是佛教讲的因果,现在是因,未来是果。
佛教有个重要的思想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惧的畏。这个圣贤比较重视因,就是我应该怎么付出。那么从把握付出,从把握现在,谨慎的把握现在,由此来创造未来。
那么众生呢?可能比较重视得到,因此比较重视得到他就不会去考虑未来,不太去考虑未来的后果,兴许现在他感觉到是快乐,可是同时在播种未来苦的因。
有一句名言大家知道,法国有一个国王,叫“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我们那时候上学时经常拿这句话来开玩笑。
这是法国的一个国王,这个国王我记得是路易十四,路易十四,他讲:“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是,他死的时候没有洪水滔天,但是到路易十五的时候洪水就滔天了,所以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五在法国的大革命中最后被推上断头台,他的皇后也被处以绞刑。
这就是一种不管未来,所以说因为我们大学的时间,正是一个如我前面所说,正是一个创造和决定我们未来人生的走向,未来人生在事业在各方面的成就的关键时期。
因此你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多想到你的未来,想到未来意味着说,未来你还有很大的前景,很大的天地,因为你不知道,有的时候你很难想象你未来会成为什么。
在座的各位,也许有一天会在联合国的发言席上代表中国发言,也许会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面决定中国的命运,也许会在一个摩天大楼上面呼风唤雨,指挥你这些旗下的那个千万员工,这个都说不定的。
所以你想想这个黄金时期,究竟会怎么样就决定于你这个黄金时期,你的这个付出。因此着眼,在这个黄金时期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未来的时候,你就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度过,人的自由与他的忍耐力是有关系的。
心理学家有一个研究,他们最后通过这个研究,他们得到一个概念,一个描述人和人素质的概念叫“延长满足的忍耐力”。“延长满足的忍耐力”称为一个概念,一个描述人的素质的一个概念。
就是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它通过一个观察室,有一些小孩子在观察室里面,然后放了一些糖果,很好吃的糖,然后老师跟小孩子说,这些小孩子只有三四岁,跟他们说等一下老师就出去了,那么等老师回来的时候你们再吃这个糖。
然后老师就把门关了以后出去了,其实他出去以后通过一个观察孔,一个窗户在观察这些小孩子的反应。
那么,这个老师出去以后,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小孩子的反应就开始了,有的就开始拿一拿这个糖,闻一闻,再放下;那么有的人,就还是无动于衷。
慢慢的骚动就开始了,出现分化了,有的人就终于忍不住了,有的人剥开以后又放下了,因为老师说了,说如果你们要是等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那么我会给你们有奖励,有的人自己剥开不敢吃掉让别人吃,希望别人吃了开头他好跟着,就有很多情况。
那么有的自始至终就是坚持按老师说的不动声色,然后最后慢慢的就开始出现有的人就吃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带头吃的;有的是有人带头他才跟着;有的就是中间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也有的人就是最后到底也没有吃,不动声色,就是按老师说的话。
后来老师进来,然后当时他都做了记录,张三李四,做了记录以后作跟踪,它是一个长时限的一个实验。
作跟踪以后,发现那些没有控制力的,就是拿起就吃,这些全部不成材,不行,长大有很多糟糕的,甚至犯罪;而那些坚持,忍耐,虽然很有诱惑,那么最后都是很有出息,很有成就在事业上。
所以最后他们提炼出一个概念叫延长满足的忍耐力,就是你的那种满足感你能不能够忍耐它。
因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东西诱惑我们,那么刚才讲的是一个方面,还有其他的,比如上网聊天,泡网吧,跟那些不认识的人海侃,还有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女孩子把时间用在描眉画眼,穿戴这些上面,或者其他非常感性的那个生活方式上,所以说有的人比如说爱玩一个什么东西,迷在里面等等。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样就是说使你的整个学习生活,没有平衡的话,未来可能会透支,未来会透支。
我注意到一个规律,我们人基本上一个人一生都有一个活动半径,一个活动空间,这包括身体和心灵,就是心灵的活动空间和身体的活动空间。
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活动空间大,对不对,身体活动空间大,比如说一下我到美国去了,然后说我到那去看足球,我到德国去看足球,然后我到美国去度假,我又到澳大利亚海滩上去玩儿,如此等等的。
你看这个身体活动空间多大,是不是,然后接触很多的文化,很多的风土人情,看到很多原来没看到的,吃到很多食物等等的活动空间。
那么,心灵也有一个活动空间,对人类文化的理解,各种知识的掌握,各种精神的享受,也有一个活动空间,我们可以总的把这个活动空间称为人的自由度。
人的这个自由度,人和人不一样,大家注意看,人和人不一样。凡是活动空间大的,特别是心灵活动空间大的,都是在延长满足的忍耐力比较强的;如果延长满足的忍耐力比较弱的人,他的活动空间就会很小。
大家想一想,你们能够上大学,你们过去也是忍耐了很多东西,很早要起来,非常想去玩那个东西,但是就是没有去玩,还是去上课了。
可能也许当你很小的时候,你就能够有一个自由度,到处走走逛逛,到了终点我不一定非要去干什么,对不对?
但是你都忍耐住了,然后就坚持了学业,于是你们就到了一个更大的活动空间,你就有了一个更大的制高点,会有一个更大的空间。
那么,现在这个空间对于你们的这个人生在你们一生的格局里面还只是一个起点,所以未来你们还有一个更大的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这一点就取决于你们现在的忍耐力。
你非常想去泡网吧,当然你们每天都接触电脑,电脑它诱惑很多,随便一瞟,随便手指一动,可能你就进入到一个世界里去了,那你能不能够控制自己,能不能够刹车,能不能够管理住自己,那这就会决定你们未来的人生的自由度,人生的自由度就现在就要决定。
现在如果说你非常着迷踢足球,一天到晚光是踢足球,好了,当然你除非成为一个球星,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了,因为你要成为球星的话不会是在这个年龄,那就完了。
那反正就是说你就成为一个足球爱好者,球迷吧。赶到英国有足球赛你很想去,但是你没钱,你弄不着票,因为你的活动空间有限,你的自由度有限。
总的来说,现在我们人类的生活普遍的存在一个透支未来的问题,我们把未来的资源透支了。
现在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GDP增长百分点增长一个百分点所消耗的能源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很多,高出两位数的倍数来,实际上这是透支未来,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
那么透支未来的人他的心会不安,他的心会潜在的不安,为眼前的如路易十四所说: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他眼前有快乐吸引着他,其实他内心深处呀是不安的。
这个佛教有一个心理学,就是说我们的心,我们的意识有一个层面,有一个很深层面的意识,把我们的活动都记录下来了,而且也会有它自己的评判,所谓良心。
所以说我们现在透支的时候其实内心是不安的,当我们现在忍耐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充满希望的,因为有盼头,为了有希望。
我们现在要是说我们完全放开了这种制约了,你就会发现你就,其实你心里会不安,因此我希望你们在大学的时间能够不要透支未来,这是第二个天平。
第三个,别人比自己重要
别人比自己重要是说什么问题呢?是说我们在大学生活中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很多的朋友,希望有很多、很好的友情。你刚才说第四者,我们希望有第五,第六,第七......很多的朋友。
然后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自己在一个集体中能够得到肯定、得到接纳,这个也是我觉得在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课。
那么我们这一课要上好呢,就要养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把自己的心向他人开放,养成这种习惯。
现在中国独生子女很多,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一个习惯就是只考虑自己。因为在家庭里面,几辈人都把爱心、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因此他容易形成这个他就是世界的中心的观念。
那么到了大学,都是世界的中心。咱们在座四十八个中心,最后究竟谁是中心呀?谁也不是中心,谁都是边缘。当你认为你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就把自己边缘化了。你认为你比所有的人重要其实你就被边缘化了。
反过来说呢,我们如果能把心向别的人打开——这个向别人打开呀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习惯:就是你要多观察周围的人,你要学会首先是要学会观察了解周围的人有什么苦呀、有什么困难呀;当然他们有快乐要随喜,要跟他一起欢喜,他们有困难你要注意到。
哎?这个同学今天为什么没有上课呢?为什么迟到了?为什么他进屋子的时候眉头有点皱呀?或者为什么他吃饭的时候不跟我们一起吃呢?
所以你养成一种总是关注周围的人的习惯,你的心量就像周围的人开放了,当你关注周围人的疾苦的时候,其实你自己的问题就被克服了。
在佛法来说,我们心里一切人、我们心里的烦恼本身都是假象,我们的心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的烦恼来自于我们内心对某些东西特别在意,特别执着。
所以当你把你的心向周围的人开放的时候,而且在付诸行动去关心帮助他人,哪怕是简单的问候、简单的安慰、语言上的安慰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心里呢,得到一种新的快乐,得到一种滋养。
所以我觉得在大学生活里要养成那种团队的精神,这种团队精神不仅对我们自己的成长有好处,对我们思想和情感的健康发展有好处,而且对你未来事业的成功有好处。
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打下江山,不管你做什么事业,还需要协同作战,协同工作。所以说这一点呢,我讲的是一种团队精神的养成,和一颗开放的心。
我们的心其实就像水一样的,一个湖泊、一个江河,如果它的水是封闭的,那么他会干涸,不管它的水量有多大;如果它的水能跟大海融为一体,那么就永远不会干涸。所以我们的心也是一样。
那么一个人的心消化问题他的消化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你能跟周围的人把心都沟通了,那么他就能有很强的消化力。
可能我们在学校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学业的、各种情感上的烦恼,你还要学会把这种烦恼能跟别人分享。这要来自于你平时养成跟人交流思想的那种良性循环之中。
因此你不认为说我这个烦恼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不可以跟人说的,你已经养成这种自己跟他人是一体的这种概念了,所以你有什么困难就会跟人讲,你会表现出来。
同时你也会得到反馈,因为平时别人有问题你也是这么反馈的,于是他就形成良性循环,这个是佛教讲的因缘,缘起。
你一向是这样,还有布施也是一样的,你一向认为我的钱就是别人的钱,肯定别人也会认为当你没有钱的时候我也会来帮助你的。
你认为这个是可以流动的,可以交换的,当你这样认为的时候他就是这样。那么心灵、思想、情感也是如此。
所以这里,别人比自己重要是这样讲,当你一向认为别人比自己重要,一向去这么想、这么去做的时候,你发现大家都认为你最重要。
当然你并不是为了这个,这个是自然的。一个认为所有人都比自己重要的人所有的人都会认为这个人是最重要的,一个人认为自己比所有的人都重要的那么他就会成为最不重要的,所以这里是一个反的。
同时当你一向以来就是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呢,你会发现你得到的更多,你的快乐会更多,而且你会体验到一种更高级的快乐,就是帮助别人的快乐,你也会成熟得更快。
因为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呀,你经常看这本书,你自己就会增长阅历和智慧。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经历和阅历是有限的,但是周围的人都成为你要阅读的书了,那你的学问就很快会增长。
所以在这里呢,在别人比自己重要这一点上呢,我们要养成一些生活习惯:第一就是说你要多观察周围的人;第二个呢,你要倾听,你要学会听,听别人讲。
佛教里面有一位菩萨叫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一位永远都在倾听的,倾听别人的声音,倾听他心灵的心声,然后去感受众生的苦,然后去帮助众生解决苦,就是这样一位菩萨!
所以你养成倾听,养成观察,然后养成伸出手去帮助;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千手就是伸手,他两只手还不够,要伸出一千只手来,实际上不止一千。
那我们不要认为说伸出一千只手他就会很忙,其实伸出一千只手的时候他更自在,所以观世音菩萨又叫观自在菩萨,他越帮助人他越自在,他越帮助人他心灵的自由空间越大,为什么呢?因为他对人了解越丰富,他的智慧越来越大,所以他心灵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所以这就是在团队,因为大学生活也是一个培养团队精神一个很好的机会。
因为你们都是现在你们一个屋子几个人呀?(六个人)六个人,差不多,一个班多少人呢?通常。(有三四十个的,有七八十个的),有多有少。在宿舍里面,现在你们用开水怎么用呀?(自己去打,打水)
自己去打,哎,你可以学着帮助同屋的同学打打开水,你可以学着自己把屋里的卫生多做,多扫地。
然后你会说我每天打开水也没有落他们一个好呀?当你做的时候你就快乐了,你在布施的时候,你现在做的时候你就得到了快乐。
而且毕业以后,这些人都会想起你,也许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不觉得你好,毕业以后啊,他们就都会想起你来,因为他毕业以后他碰不到给他打开水的人呀,他会想起你来。别人比自己重要。
第四个,情商比智商重要
我们在大学,前面讲到要学知识、学技能,训练我们的思维方式,但是在构成人的基本素质里面呢,智商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智商高的人未必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智商高的人未必能成功。
这个好像也有人调查过,就是说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这有个前提,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现有的教育体制是什么体制呀?就是应试嘛,然后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能力的高低。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在中国,往往成绩特别好的走到社会上以后,事业并不怎么样。不是绝对啊,当然也有成绩好的社会上也成功的,但是好像比例不多。
往往在学校的成绩一般,但是情商方面很丰富、很高的人,成功的更多。
好了,对,下面我正要讲,什么是情商呢?情商就是在智力因素之外的构成一个人性格情绪管理的那种素质。自己管理自己那种情绪的一种能力。
这里面要广义来说包括一个人的意志力;做一件事情持久的能力、恒心;跟周围的人协调的能力,这很重要;还有就是面对挫折和失败那种反应的素质。
有的人面对挫折就蔫了,有的人越挫折越精神,屡战屡败,然后又屡败屡战,这个也是人跟人不一样的。
另外就是创新的能力,一个人在别人的既定模式之外能另辟蹊径的能力也不一样。
所有这些都属于情商。
当然还有情操,包括一个人的情操。那么有的人的情操很高雅,很高尚;有的人的情操很低,很粗俗。
还有包括心量,心量是不是大,是不是能容忍很多不同性格的人,就是说朋友是不是多。心量,有的人心量很大,有的人心量很窄。
还有佛教有一个词叫愿力,愿力呢,这个词要是用世俗的话就是说你确定一个理想以后,然后你为这个理想奋斗的那种持续的、持久的能力,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些东西呀都是会影响我们未来的成功的。
情操,还有管理自己的情绪,现在我很烦躁,那么我怎么办呢?管理自己的情绪呀,烦躁时有的人可能会知道我现在去听听音乐,散散步,找朋友聊聊天;有的人烦躁可能用一种更低级,更放逸的方式等等,这都不一样。
有的人烦躁他能够反观自己:为什么我烦躁呢,噢,知道了,那天那个谁谁谁怎么了......找到原因,然后作调整,他反观自己的心找到原因作调整,他的烦躁就被克服了,被消解了。
所以这些叫情商。
那么我想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体系里面,情商的培养呢是比较欠缺。
我们的情商培养,比如说团队精神、个人协调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当然就更少了,因为我们一向都是可能在一个呵护的环境里长大的,遇到挫折比较少,能够容忍周围的人,容忍不同意见的人的也比较少。
现在我们接触的很多电影电视都是三句话不投机就可以拔刀相向、可以武力解决,暴力倾向、暴力文化,也影响我们的心量。
那么佛教呢,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开发情商的,在佛教菩萨行,就是说一个菩萨要修行的六度——六个功课里面,你看每一个基本上都是情商。
第一个要布施,布施是什么,布施就是养成把自己的东西跟别人分享,包括思想、包括知识、包括温暖、欢喜,包括财物跟别人分享的习惯。布施,这属于情商,因为我们经常看到说这个人真傻,净把东西给别人。你看,我们说他傻是我们认为他智商很低,但是它情商很高呀。
第二个持戒,持戒就是约束自己,实际上相当于一种前面讲的忍耐力,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欲望。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知其可为不可为,就是自制力。
第三个,忍辱,忍辱就是完全面对挫折了,面对负面经验你的消化能力,因为这个辱在佛教里分成几种:第一,你比如说这个大自然的不合意,这是要面对的,这也是一种忍辱;然后人对你不合意,非礼对我,无故的打骂我;然后就是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难,这个都是要忍受的对象,所以忍辱。
精进,精进相当于我前面讲的,你按照你的理想持续不断的努力,中间不停,精进不息,勇猛精进,这是精进。在菩萨的精进修行里面,是非常严格的,他除了每天,你们知道我们寺院每天四点半要起床,不能睡懒觉。
包括我们任何一个机会,我们可以修福,修慧,我们不要错过。在菩萨的要求里很细,比如说对客人要友好,这些因为都是结善缘的机会等等,不要错过。有人在讲法一定要去听,这是增长智慧的机会。
如果你说算了,休息一会儿吧,这就是精进的反面,叫懈怠,懒惰和懈怠。所以说懒惰和懈怠呀,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大敌。
有一个外国人呀,他说了一个比喻,我觉得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啊,他说一辆火车在轨道上。在那个铁轨上的火车,这个火车很大、很长、很重,对吧。
多长、多重呀,但是这个火车如果停在那里,只需要很小的一块木头就能把它挡住,它就不会再往前滑,就挡住了。
那么这个火车一旦开动起来的话,不要说这块小木头了,有时候就是一堵墙,它都能撞过去,能把它撞破。
所以比喻什么呢?比喻我们不要休息,这个小木头有时就是我们的:哎呀,我再睡一会儿,没事儿,如果是八点上课,你们要七点起床,你们就说没事儿,睡到七点半(七点五十),啊?什么?(七点五十),什么,七点五十上课吗?(不是,七点五十才起床)啊!是一块大木头!会更能把火车卡住了。到七点五十,然后你就想着我再三分钟洗漱,再剩下的七分钟跑过去......这些啊,就把一列火车能卡住。那一小块木头就卡住了。
还有的时候你做事拖拉,你就想:哎,再过一天没事儿。这就是个小木头,因为你觉得一天不重要,最后这一块小木头就堆成一堵山了,整个把火车挡住了。
所以说人生都是在这里失败的,失败并不是在大事上,失败就是在那块小木头上,所以精进。
禅定,禅定是什么呢?我觉得禅定也是情商。禅定就是专注力。听一个东西学一个东西,专一。因为专注的质量任何人不一样,但是这个专注力呀,有时候会涉及到智商,人的智商高低有时候与专注力有关,但它更是一种情商,专注力。
第六个是智慧,般若智慧,这个就是很大了。
所以你看在六度里面,起码我觉得都是与情商的培养有关的。那么在我们现在学校的教育里面,培养情商的机会比较少。
我们要培养情商呢,大家注意团队活动、集体活动,培养帮助别人协调组织的能力,这都属于情商的范围。
把不同的意见能够综合起来,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吸收不同的意见里面有益的成分,这些都是情商。
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你的方案,这也是情商。
所以说参加团队活动,这个是一个提高情商的方法。另外我觉得在学校教育里面,现在来说艺术教育能够提高我们的情操,就是我们高雅的情操,情趣。
艺术课,体育,这些我觉得是可以说与情商的提高相关的。
在中国古代,都是通过科举取士,那么那时候的科举呢,也没有考物理,也没有考化学,就是有时候:在唐朝呀,唐朝比较重视写诗,一首诗,那么后来有作文;有屮,就是说议论国家的管理,比如盐应该怎样管理呀,水利应该怎么治理呀,北边的少数民族应该怎么弄呀,这也是作文。
总的来说在古代科举制度里面,它的这个文的分量比较占的大。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古代的朝廷呀,古代的王朝呀,动则几百年稳定。
现在我们建国六十年,不到六十年的话好像也经历过了很多的风雨,那么古代朝廷一闹就是两百年,过去了。
康熙皇帝六十年在位,天下太平,康熙皇帝还不是完全太平,但是到乾隆皇帝六十年,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然后退位以后做了三年太上皇,那起码在这六十三年天下太平,那时真的是路不拾遗呀,在史书上记载路不拾遗、还有监狱里面空了这些都不是假的。
当然有其他的原因,但总的来说它提醒我们说:古代科举取士有它的弊端呀,但是他那种人才为什么也能够把局面维持下来呢?就是在那种人才素质的选拔里面是不是它更注重情商?是吧。
我们现在,有时候比如说我们看李白的诗、或白居易的诗、或者苏东坡的诗,他们有时候会在诗文里面表现的是很不得志;还有屈原的诗,哎呀,国家,那个意思呀好像他有满腹的才华、很大的才智没有得到施展。
有时候我们会怀疑:你究竟有什么能耐呀,你会原子弹吗?你会水利工程吗?你会什么吗?哎,可能他不会那些,但是他的情商高。
实际上苏东坡做过一些地方官,我最近刚到杭州去,杭州还有苏堤,西湖啊。那里的人现在还念念不忘苏东坡,就是说它管理杭州还是有它的成功的地方,可能比现在我们要派一个博士去管可能还要管得好一点。
所以这里讲情商在我们的自己,自己要培养自己,要注意这些。分数是一个方面,情商呢是另外一个方面。这是第四个天平。
第五个,走路比找路重要
什么意思?这涉及到毕业了。前面都讲大学,现在要讲毕业。
毕业以后我们要找工作,当然在学校的时候就会要琢磨以后要做什么。
鲁迅有一句名言你们都记得: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世界上的路,所谓工作么,首先是一条路,是一条谋生的路、一个职业的道,那么这种道路呢,实际上是从古到今人们不断地创造的、发现、走出来的。
那一种走现成路(找路)的人呢,可能恐怕很难有很大的成就。当然这个路又是相对的了,比如说我毕业以后去做一个计算机工程师,这是一个路吧!这是现成的,但这个工程师究竟怎么做呀?有一些问题要怎么解决呀?下面又有细的路,你在下面的路有创造,那你就是个杰出的人。
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对于未来呢,你现在要努力地去积累、去提高自己,然后未来你要有一种勇气。就是说不要等现成的、人们走好的路你去走。
这一点跟做生意一样,你看大家都发财了,你也也去做,你看到大家都发财了你再去做,你发不了财了,你已经晚了。那么讲发财来说都是人无我有。什么意思呀?我自己走出一条路来。
现在企业界还有一句话叫:二流的企业卖产品,一流的企业卖标准。标准就是路。就是有些企业,这种的产品的标准、规格、技术指标,那就是他厂里制定的,那你说他不会是独霸天下吗?不是占据绝对的主动权吗?
当然我不是说让你们每个人现成的路不去走,刚才我讲就是要有创造性。
那么这种创造性来自于发现。来自于你们发现:我怎么样才能走出一条路呢?
你们发现,发现什么?发现这个社会和众生的需求。众生和社会的需求是什么呢?就是他的苦,就是佛教讲的苦。苦就是需求,需求没有满足就是苦。
如果你能够在各行各业,在众生的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不断地发现他们的苦——你看我们人类的交通工具是怎么进步的呢?就是不断地有人认为太慢了、太慢了,慢之苦。效率太低了,然后就发明了飞机,下一步不知道还有什么。
所以你们也要想一想,有时候你要自己做一些思维训练,英文叫BRAIN STORM,汉语翻译成叫头脑风暴。你要狂想,就是说你要敢想,你不断地发现众生的苦。
我曾经做过一个狂想: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报纸,当时山东威海有一个轮船失事,很多人死掉了。哎呀,包括那个很早以前英国的泰坦尼克号,所以我就想海上的救生要琢磨一个办法。
那么因为海上都是有了困难用船嘛,大船上派出小船、汽艇,但它还是源于水,对吧!所以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这个船一旦有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一种气球能把你升起来,有一种升空装置,但不一定要升很高,离海面三四米就行了,三四米就能离开巨浪嘛!那么飘、飘、飘,总会遇到船嘛,伸一根长杆就会把你拽下来。
所以说你们要多做这种狂想。你看现在街上的交通很拥挤,有时候我就狂想,交通拥挤都是在走这条路,咱们现在能不能腾空呀,发明一种不要太高,有一点安全装置的腾空,大家在空中飞,慢慢再下来。
所以说你要从众生的苦里面——当然要在每一个你的工作,你的行业,你的专业里面,这个不是天马行空,就是你在你的专业范畴,人们遇到的问题,社会众生遇到的苦里面去琢磨:哎呀,我能做什么?
这样你就会发现呢,你不会失业,你会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这就是我讲的寻路,有的人就是只是去走,别人走什么路,然后你也去走;那么有的人呢,敢于自己找一条路,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成为一个能够自己找出一条路的人,而不是盲目的跟在别人的后面走。
要能够自己找出一条路,就是要有创新,也算一种情商嘛!还要面对压力、面对挫折、能够耐得寂寞。
刚开始你总是很寂寞的,第一个搞计算机的人很寂寞的,第一个造飞机的人也很寂寞的。最多人们看看热闹;有的人嗤之以鼻,等待你的失败。兴许你真失败了,你再来,又失败,再来,哎,终于成功了。
所以是这样的,所以说不怕失败,敢于去创造,你就会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来。
因为现在好像大学毕业找工作就业是一个问题,很多人呢,找不到。当然我讲的意思不是你把你的专业抛开,你还是在你的专业里,运用你所长,多去观察。就是你到了一个单位,到了一个部门里面,你也要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管理学上有一句话嘛,那些解决问题的员工比只是提出问题的员工更重要。你要发现,同时要发现苦、解决苦,而不只是去发牢骚。
兴许你刚刚找到了一份工作是一个很不重要的,大家不注意的,但是你能够在那里面创造性的发现问题,找到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快你就会在那个行业内就会成为权威、成为专家,或者成为一颗腾空的新星,大家就都知道你了。
那么要创造,要走出一条路呢,你要善于突破你的思维框架,突破你在书本里、在学校里面得到的那些既定的思维模式和框架。
并不是说那些东西没有用,有的东西的用处呀仅仅是在于我们得到以后再把它扔掉。这样就跟甘蔗一样,没有那个把甘蔗吃了以后咽下去,我们把它的那个甘水呀——你们吃过甘蔗吧——咽下去以后把甘蔗就吐出来了。
所以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有一些思维方式也是一样的,你学了以后要能把它突破、能把它放下。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本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